有着三十多年历史的天津老中医医院,全赖延揽津门名医享誉一方。而今,这座“全国优秀民营中医医院”依然保持传统,终日名老中医坐诊,各地患者皆慕名而来……
众所共知,在我院有位中医儿科学专家,那就是曾经的天津中医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李一卿,迄今从医已50余年。
每逢李主任坐诊,医院门口便早早有人来排队等候,时至中午,诊室外尚挤满患者。进入李主任诊室的病人,无不屏气敛声,连三两岁的孩子都会不由自主地肃穆起来。只见一银发老者将手搭在患者的脉搏上,少许凝思后收回目光,接下来就是将患者的病情一一陈述,患者频频点头之余,不禁对李主任的诊断首肯心折。
来李主任这边看过病的患者都知道,她于诊治过程中,不仅能准确地指出患者的主要病症,还能感同身受般地道出患者的细微病状,每下一结论,都成竹在胸,神情坚定,言语果断。
中医是一门经验科学,很多方面超过西医,它形成于2000年前,历史遗留下来的经典虽有稽可考,但于医生而言,力学笃行才是唯一的成就之道。而今年届八旬的李一卿主任,诊治过的病人数以万计,也只有在这种庞大的经验数据的支撑下,医生的诊断才往往能一针见血。
对于有着半个世纪从医经历的她而言,最终还是希望将自己的毕生余力贡献给中医儿科学的研究上。据李主任自己所言,儿童时期的成长关乎人的一生,她一定要不遗余力地深耕于儿童健康领域……
在儿科方面,李主任有着许许多多的独到见解。在她看来,儿科最重要的就是护理、饮食和疾病治疗。在小儿护理方面,年龄越小越至关重要,主要还是应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比如:小儿生理特点本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但于现在实际情况中,“易虚易实偏于实,易寒易热就偏于热”,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护理上趋于偏颇。再比如: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因孩子发育特别迅速,和脾胃功能不相匹配,但现在的孩子却多有营养供给不足的情况,家长只注重高蛋白的摄入,而忽略了纤维和微量元素的补充,所以经常会有孩子多动、精力不集中的情况发生,但很多家长却误以为是孩子体力旺盛所至。类似这些关于小儿疾病的常识问题,李主任通常会先劝告家长,金石之言胜于良药。
再者,李一卿主任于临床中也发现了我们中药的剂型对于孩子也不为适用,她始终坚持为孩子们开具小方剂,因为如果给孩子用药太多太杂的话,孩子不但吸收不了,还会伤及到他们的肠胃,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她现在积极倡导中药剂型的改革,在她看来,中药剂型的改革也是我们中医中药行业所面临的一个艰巨挑战。
此外,李主任对于提高儿童身体免疫力的问题尤为关切,她认为应该在家长中进行科普教育。现在小学生课业负担较重,体力消耗较大,孩子没有充足的营养,没有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孩子的体质势必会下降。李主任从门诊中总结,现在儿童湿疹、哮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完全和孩子免疫力下降有直接关系,因此她积极呼吁调整中国儿童的免疫功能,至关重大。
李主任也表示,她现在开始累计门诊儿童体重指数的达标情况,进一步也愿意讲解一些与药膳相关的内容面向家长普及。呼吁孩子们减少药物的摄入量,从饮食上调整孩子们的肠胃,从而真正提高人体免疫。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从医者的角度而言,关爱下一代的健康就是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孩子们的情志和健康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故而少年者如一日之晨、一岁之春,人生之华美全赖这个时节的韬光养晦。李一卿主任作为中医儿科学界的耕耘者,已尽竭全力赴之,就这点而言,他人无法企及,她对于这个领域的热爱与贡献意从深远,以耄耋之龄怀赤子之心,孜孜不倦地探索人们的健康之本。
最后,希望李一卿主任能为中医儿科学领域再添精彩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