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耽橘井 今道泉香
相传汉文帝时期,苏耽受天命为仙,辞别母亲时预言明年天下将瘟疫大行,可于家中井水里投入橘叶,凡吃下橘叶之人均可得愈。次年应验,橘井泉香之典因此流芳后世,苏耽无疑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抗疫第一人……
壬寅年已经过半,新冠疫情的次次反扑,令我们本该复苏的季节又增添了几分无奈和苦涩。的确,疫情当下,人人自危,但我们本着听官宣、重科学、不信谣、不传谣的思想,再大的疫情也不会令我们徒生出那些无谓的担忧与不安。
全国上下抗击疫情之声可谓紧锣密鼓,作为医疗战线上的一员,除了时刻保持警惕和敬畏之外,自然不能独善其身。从自身防护开始,再积极地配合政府统一要求的检测和排查,同时还应从中学会思考总结,持续三年的疫情,让我们每个人都从中得到了洗练。
“核酸大筛”对于我们而言是一次真枪实战的考验
作为天津老中医医院的员工,为人民服务责无旁贷。只不过于疫情之时,我们换了一种形式而已。常日里“三指辨疾”,而今换做棉签为广大市民采样,不同的岗位,同样的职责,医者初心终守如一。
严格意义来说,若无疫情,我们没有人懂得核酸采样,而疫情突发,天津城区按下暂停键,家乡危难当急,身为医者自当仁不让。从5月15日开始,我院总共抽调医护人员达57人次,在我市核酸大筛任务的开展中不遗余力。
当然,在工作中我们也有许多坎坷需要迈过,对于年轻医生而言,依傍年龄的优势或能取得完胜,但对于年纪相对较大的医生,其身心、体力不免稍逊一筹,但即使有些医生身体偶恙,也本着轻伤不下火线的精神,坚持至采样结束。
在每次核酸采样工作中,我们安排的医生无一人请假,更没有中途退岗的现象。有的医生白天应诊一天,已经疲惫不堪,傍晚时还要整装待命,为市民们进行采样。也有的女性医生赶上生理期,本就不适的身体还要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行动不便与身体不适双重压力下,但她们依旧坚持工作,无丝毫松懈。核酸筛查工作看似平常,但很多医生站久了双腿就会情不自禁地打颤,一上午光抬手就要几千次,同时还要用言语来安抚参与筛查的市民。一次任务执行下来,脚踝、膝盖、大腿、腰部处处疼痛,短暂休整一夜,转天还要到医院坚持上岗。还有几次,我们赶上早上筛查,全体医护人员无不披星戴月,凌晨4:30集合,此间无一人迟到,全部积极待命,力求打赢疫情防控战。
鉴于我院抗疫人员的优秀表现,五大道社区服务中心的书记代表区卫健委的领导为我们送来感谢信,对我院医护技药人员在支援核酸检测工作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予以首肯。
其实,在我们医护人员眼中,这不仅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场与病毒传播的较量与博弈,而且核酸筛查与本职工作两者并重。当全市人民静止在家中,身为医者肩负的何止是人民的安全与健康,将核酸采样工作高效有序地完成,通过一次次筛查,让天津及早做到社会面清“0”,还要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这才是我们所要达成的使命。
确保患者顺利就医 我院工作效率获赞
在和平区封控期间,天津老中医医院也通过强化工作,确保了患者来院就医、取药等一系列流程的照常进行。对于我们的一些老主任,我们都是专车专送,同时我们也为各位员工设立了接站点,所以,即使封控森严,我们的医生特别是那些年过花甲的老主任,无一人请假。此外,在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引导下,患者拿药也是畅通无阻,据很多患者评价,在和平区封控之际,来“老中医”就医的体验度依然顺畅如故。
专心工作,勤恳为民,身为“老中医”人,我们时刻铭记着“大医精诚”这几个字。“精”,乃专业熟练;“诚”,即品德高尚。“天津老中医”建院近四十年,我们在严选医生上一直坚持着与有德者共济。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医院生存之本,通过这场疫情,我们的工作机制在各方面得到提升,这也是我们“固本培元”的过程。“天津老中医”之所以发展到今天,离不开每一次的成长和锤炼,我们相信天津老中医医院一定历久弥坚。
疫情之下,吾等虽无苏耽妙药献予世人,但身为医者,用一袭白衣妆点青春,忧国卫家,同心济难,尽自己最大努力来保护我们身边的人,这也是从另一种方式来诠释医生这份职业的价值。
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