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女,78岁,退休
患冠心病十余年,常年服西药治疗,近期胸闷、憋气、气短、胸痛加重、腰膝酸软乏力、下肢水肿等,心电图检查心肌供血不足,治疗两周后水肿消退,胸闷气短减轻,胸痛消失。
冠心病在中医里属于心痛范畴,是以心胸部发生痞塞疼痛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心痛多呈间歇发作,疼痛常向颈、臂或上腹部放射,或伴有心悸短气。重症病人,可见四肢厥逆、汗出、脉微欲绝等阳气暴脱证候。由于疼痛程度,伴发症状,病情轻重和病程长短不同,故有胸痹、心痛、真心痛、久心痛等名称。其中胸痹的疼痛程度较轻,主要感觉胸中气塞、痞满,甚至可见胸痛彻背;病情极重者,称为真心痛。
现代医学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于本病范围。
病因病机
心痛的发生,主要由于气滞血瘀或痰浊内阻,以致心脉痹塞,络道不利而引起。但其形成,则与多种因素导致人体心、脾、肝、肾等脏的气血阴阳失调有关。
1、七情内伤长期情志波动,心肝气机郁结,气行迟缓不畅,则血流瘀满;又气郁日久则化火,火热炼津而为痰。气滞血瘀或痰浊内阻,均可使脉道不利,痹阻心阳,滞塞经脉而出现心痛。
2、肾气不足年老肾衰,或年虽未老而肾气已亏。肾阳虚衰,不能鼓舞他脏的阳气蒸腾上达,以致胸阳失宣,而生心痛;肾阴虚亏,不能滋养滋润他脏之阴,阴亏则火旺,火热灼津为痰,痰热上犯于心,心脉瘀阻,不通则痛。
3、饮食失节嗜食膏粱厚味,或经常饱餐过度,损伤脾胃,不能运化水谷精微,痰湿内生,久则痰浊上犯心胸,以致胸阳阻闭,而生心痛。
此外,如因久坐、久卧,缺少体力活动,或素体肥胖,痰湿内盛,痰气互结,也能使气机不畅,气血流行受阻,而成本病。满散心痛常因劳累、受寒和情绪激动而诱发。
辨证施治
心痛的辨证,有本虚标实两个方面,标实为瘀血痰浊痹阻胸阳,阻滞心脉;本虚为心、脾、肝、肾亏虚,功能失调。治疗时,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标本虚实。如当瘀血痰浊痹阻,疼痛发生之际,应急则治标,以宣痹通阳、活血化瘀、理气豁痰为主;疼痛缓解后,则宜治本为主,调补脏腑气血阴阳。对虚实夹杂者,又当按具体情况施治。